的解释

词的解释
拼音:
笔画: 7画
五笔:yngk
部首:

(詞)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刼 )。词韵。词曲。

笔画数:7;
部首:讠;
笔顺编号:4551251


简介
  1. 语言表义的基本单位。如:「名词」、「形容词」、「单音词」、「合成词」。
  2. 有组织的或片段的语言文字。如:「歌词」、「文词」、「演说词」。
  3. 一种格律文学。兴起于唐代,在宋代最为兴盛。由古之乐府演变而来,其后又递变而为曲。句法多长短不一。或称为「诗余」、「长短句」。
来源:小字典
  1. 语言中的最小单位,具有完整观念,能独立自由的运用。如人、蜻蜓等。【例】名词、形容词
  2. 有组织的、成篇的,或能表达完整概念的语言文字。【例】歌词、讲词、台词
  3. 唐宋时期兴起的文体。由五、七言诗及民歌演变而来。句法多长短不一,且须遵守一 定的格律限制,其后递变而为曲。 △长短句、诗余
来源:简编版
  1. 语句中具有完整概念,能独立自由运用的基本单位。
  2. 代表一个完整观念的文字或语言。如:「言词」、「措词」。
  3. 有组织的或片段的语言文字。如:「歌词」、「演讲词」。
  4. 文体名。兴于唐,盛于宋,由古之乐府演变而来,其后又递变而为曲。句法多长短不一,且须遵守一定的格律限制。也称为「长短句」、「诗余」。如:「唐诗宋词」。
  5. 辩讼的话。同「辞」。如:「挑词架讼」。《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正值向知县出门,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词来。」
来源:修订版
0
纠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