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组词

堂族 táng zú1.同宗而非嫡系的亲族。
外族 wài zú1.母家或妻家的亲族。 2.指本民族或本国以外的民族或国家。
异族 yì zú1.异姓。亦指异姓之人。 2.指不同于人类的禽兽草木等。 3.外民族;外国。
傣族 dǎi zú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02.5万人(1990年)。用傣语,有文字。信小乘佛教。有本族的数学、天文、历法、医药。存有五百部左右长篇叙事诗。流行民间曲艺“赞哈”。传统节日有泼水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右族 yòu zú1.豪门大族。
同族 tóng/tòng zú1.同一宗族。亦指同族之人。 2.同一种类。
族举 zú jǔ1.并举。
族位 zú wèi1.在宗族中的地位。
族党 zú dǎng1.亦作"族?"。 2.聚居的同族亲属。
族嬴 zú yíng1.宋徽宗时对县主的改称。
族正 zú zhèng1.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族诛 zú zhū1.族灭。
族谱 zú pǔ1.记载宗族或家族谱系的书册。
父族 fù/fǔ zú1.父系的亲族。
畬族 shē zú1.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客",古称"輋人"或"畬民"。人口36.8万(1982年),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八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以福建﹑浙江两省为最多。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
白族 bái zú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59.8万人(1990年)。用白语。曾用汉字标记白语,现通用汉文。信佛教,崇拜“本主”。木雕、石刻工艺精湛。有“吹吹腔”和“大本曲”等传统艺术。传统节日有火把节、三月街等。主要从事农业,善养鱼畜。
维族 wéi zú1.维吾尔族的简称。详"维吾尔族"。
系族 xì/jì zú1.一姓世代相联之宗族。
品族 pǐn zú1.犹品类,品种。
壳族 ké/qiào zú1.指贝类﹑介类等有壳动物。
庶族 shù zú又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是当时地主阶级中相对有作为的阶层。
房族 fáng zú1.同支宗亲的总称。
蛮族 mán zú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境外其他民族的蔑称。主要指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克尔特人、斯拉夫人等。古代末期、中世纪初期入侵罗马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词族 cí zú1. 在单一语言中的一组同源词。如:所属的词族。
贱族 jiàn zú1.卑贱的门族或种族。
近族 jìn zú1.血统关系较近的宗族。
仫佬族 mù lǎo zú分布于广西的少数民族。约16.1万人(1990年)。用仫佬语,无文字。多兼通汉、壮语和汉文。信奉多神。服色尚青。走坡是青年男女对歌的主要形式。主要从事农业。
族家子 zú jiā/gū/jie zǐ1.即族子。
朋坐族诛 péng zuò zú zhū坐:坐罪,判以罪名并给予惩罚;族:家族;诛:杀掉。有点朋友关系的人被判罪,整个家族都被杀掉。指株连治罪,残酷镇压。
折而族之 zhé ér zú zhī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族的解释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

笔画数:11;
部首:方;
笔顺编号:41533131134


族字开头的组词

族字在中间的组词

族字结尾的组词

族字二字组词

族字三字组词

族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