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的组词
露台 | lù/lòu tái/tāi1.露天台榭。《史记.孝文本纪》﹕"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后遂以"露台"为帝王节俭之典。 2.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 3.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 4.晒台﹐凉台。 |
中台 | zhōnɡ tái1.星名。 2.汉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 |
冰台 | bīng tái1.冰人。 |
南台 | nán/nā tái/tāi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4.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5.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6.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
台启 | tái/tāi qǐ1. 敬请启封之意,写在信封上的敬语。 |
台室 | tái/tāi shì1.指王公重臣之位。 |
台格 | tái/tāi gé1.朝廷所设的赏格或颁布的法令。 |
台禁 | tái/tāi jīn/jìn1.指宫中。 |
台览 | tái/tāi lǎn1. 敬辞,用于书信,表示请对方阅览。 |
台风 | tái/tāi fēng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发源于南北纬5°~20°的热带高温洋面上空。在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天气。台风深入内陆后,风力变弱,带来的丰沛雨水有助于缓解干旱地区的旱象。 |
吴台 | wú tái/tāi1.指春秋吴王阖闾(一说夫差)所筑之姑苏台(在江苏吴县西南)。 |
晾台 | liàng tái/tāi楼顶上晾晒衣物的平台。 |
果台 | guǒ tái/tāi苹果、梨等果树上着生果实的瘤状膨大部分。其内储藏较多的养分。上面抽生的枝条叫果台枝。果台枝容易形成花芽。 |
相台 | xiāng/xiàng tái/tāi1.相州(今河北省临漳县)的别名。州有铜雀台,故名。 |
宝台 | bǎo tái1.对佛寺﹑佛塔的美称。 |
肇台 | zhào tái/tāi1.谓始建功业。台,星名,古以"三台"与三公相应。 |
阶台 | jiē tái/tāi1.台阶。 |
魏台 | wèi tái/tāi1.指铜雀台。 |
写字台 | xiě zì tái/tāi1.办公﹑写字等用的桌子,一般有几个抽屉,有的还有一个小柜子。 |
台北市 | tái/tāi běi/bèi shì台湾省省会。在台湾省本岛北部、纵贯铁路线上,淡水河与其支流基隆河和新店溪汇流处。1945年设市。人口265.4万(1989年)。工商业发达,与市郊卫星城镇为台湾省北部最大的工业集中区。名胜古迹有阳明山、北投温泉、龙山寺、圆山动物园、指南宫、台湾博物馆、中山博物院等。有台湾大学等高等学校。 |
柏树台 | bǎi shù tái1.即柏台。 |
梳妆台 | shū zhuāng tái/tāi1.置放梳洗用具供妇女梳妆打扮的台子。 2.古迹名。在今北京市景山附近。 3.古迹名。在昔江苏省宜兴县善权寺内。 4.古迹名。在今三门峡。 |
歌风台 | gē fēng tái/tāi1.汉高祖刘邦歌《大风歌》之处﹐后人因筑台﹐并立碑刻歌辞。台址原在今江苏省沛县东泗水西岸。1955年重建于沛县文化馆内。 |
琅邪台 | láng xié/yá/yé/yú/xú tái/tāi1.亦作"琅琊台"。 2.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 3.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 4.指秦"琅邪台刻石"。 |
御史台 | yù shǐ tái/tāi1.官署名。专司弹劾之职。西汉时称御史府,东汉初改称御史台,又名兰台寺。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后周则称司宪。隋及唐皆称御史台。惟唐一度改称宪台或肃政台,不久又恢复旧称。明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清沿用,御史台之名遂废。参阅《通典.职官六》﹑《明会要.职官五》。 |
观象台 | guān/guàn xiàng tái/tāi观测天文、气象、地磁、地震等现象的机构,按其任务的不同,现已分别采用天文台、气象台、地磁台、地震台等名称。 |
郭隗台 | guō wěi/kuí tái/tāi1.燕昭王为招贤强国,于易水东南筑台,置千金于上,以招贤士,旁有"小金台",相传即"郭隗台"。于是四方贤良,争趋归燕。后因以"郭隗台"指招良纳贤之处。 |
阳台梦 | yáng tái/tāi mèng1.指男女欢会。 2.词牌名。此调有两体﹐四十九字者﹐调见《尊前集》﹐五代李存勖(唐庄宗)制﹐因词又有"又入阳台梦"句﹐遂取以为名﹔五十七字者﹐调见《花草粹编》﹐宋解昉制﹐两体截然不同。 |
青陵台 | qīng líng tái/tāi1.亦作"青凌台"。 2.李冗《独异志》卷中引晋干宝《搜神记》﹕"宋康王以韩朋妻美而夺之﹐使朋筑青凌台﹐然后杀之。其妻请临丧﹐遂投身而死。王令分埋台左右。"《太平御览》卷一七八引《郡国志》﹕"郓州须昌县有犀丘城青陵台﹐宋王令韩凭筑者。"后因以"青陵台"为咏爱情坚贞的典故。 |
舞台艺术 | wǔ tái/tāi yì shù/shú/zhú1. 戏剧技巧;有效地掌握戏剧上的方法或技巧的艺术或实践(如在编剧,表演或导演方面)。 |
台的解释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tái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桌子、案子:写字台。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姓。
台
tāi
〔天台〕a.山名,在中国浙江省;b.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笔画数:5;
部首:口;
笔顺编号:54251
台字开头的组词
台的组词(以台开头)有:
台下 台严 台中 台中市 台仆 台从 台令 台任 台估 台位 台使 台候 台傅 台儿庄战役 台光 台兵 台军 台制 台勑 台北 台北市 台南市 台历 台台 台司 台吉 台吏 台启 台命 台地 台坊 台坐 台城 台基 台堡 台子 台孩 台安 台宗 台官 台室 台宦 台宪 台宰 台家 台宿 台尚 台屏 台岳 台布 台席 台府 台座 台庭 台弼 台所 台扇 台教 台斗 台旨 台星 台杂 台柱子 台格 台桑 台检 台榭 台槐 台檄 台步 台海 台湾山脉 台湾岛 台湾暖流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海峡 台湾省 台灯 台照 台狱 台球 台甫 台盏 台盘 台盞 台相 台省 台禁 台秤 台秩 台站 台端 台笠 台符 台纲 台翰 台背 台胞 台臣 台衔。
台字在中间的组词
台的组词(台字在中间)有:
天台女 天台宗 天台山 对台戏 舞台艺术 茅台酒 连台本戏 阳台云雨 露台弟子 高台盘 一台二妙 一台二絶 七台河市 不上台盘 不上台面 三台五马 三台八座 上台盘 上台阶 乌台使君 乌台客 乌台旧案 云台主帅 云台仗 云台山 云台观 云台阁 五台山 亭台楼阁 仙台秘府。
台字结尾的组词
台的组词(以台结尾)有:
吹台
咍台
塌台
塔台
坍台
墩台
夜台
天台
天文台
妆台
学台
宪台
寅台
层台
广播电台
开台
恢台
拆台
拜台
斗鸡台
断头台
新台
翻台
舆台
舞台
舞榭歌台
船台
花台
莲台
落台
西台
走马章台
跳台
转台
近水楼台
连台
逃债台
避风台
重台
金台
金盏银台
钓鱼台
铉台
铜雀台
银台
锅台
镇台
镜台
闹台
阳台
雨花台
露台
马台
黄金台
高台
鹿台
麟台
一炮台
七宝台
七宝楼台
三休台
三台
三思台
上台
上花台
下不了台
下不来台
下台
世台
丛台
东台
两台
中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临水楼台
丹台
主席台
义台
乌台
九品莲台
九成台
书台
乳台
二人台
二台
云台
五台
井台
亚台
交换台
京台
仙台
仪台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倒台
候台
债台
元台
。
台字二字组词
台的组词(二字词语)有:
吹台
咍台
塌台
塔台
坍台
墩台
夜台
天台
妆台
学台
宪台
寅台
层台
开台
恢台
拆台
拜台
新台
翻台
舆台
舞台
船台
花台
莲台
落台
西台
跳台
转台
连台
重台
。
台字三字组词
台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天台女
天台宗
天台山
天文台
对台戏
斗鸡台
断头台
茅台酒
逃债台
避风台
钓鱼台
铜雀台
雨花台
黄金台
高台盘
一炮台
七宝台
三休台
三思台
上台盘
上台阶
上花台
主席台
乌台客
九成台
二人台
云台仗
云台山
云台观
云台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