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的组词

帖学 tiè/tiě/tiē xué①研究、考证法帖的源流、摹刻优劣、拓本先后以及书迹真伪和文字内容的学问。②崇尚法帖的书法派别。与“碑学”相对。即推崇魏晋唐宋各书法名家书风体系的学派。碑学兴起后,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换帖 huàn tiè/tiě/tiē旧时朋友结拜为异姓兄弟时,交换写着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帖儿:~弟兄。
请帖 qǐng tiè/tiě/tiē1.邀请客人的通知。
黑帖 hēi tiè/tiě/tiē1.不具名的招帖。内容一般是诬蔑不实之辞。
传帖 chuán/zhuàn tiè/tiě/tiē1.指下达的文书。 2.指下达文书。
偃帖 yǎn tiè/tiě/tiē1.服帖。
单帖 dān/shàn/chán tiè/tiě/tiē1.旧时官场中所用不折叠的名帖。亦称"单红帖"﹑"单红刺"。 2.旧时礼帖的一种。用单页红纸作帖,用于亲友婚嫁喜庆等事。
县帖 xiàn/xuán tiè/tiě/tiē1.县府文书。
服帖 fú/fù tiè/tiě/tiē①驯服;顺从:他能使劣马变得~。也作伏帖。②妥当;平妥:事情都弄得服服帖帖。
税帖 shuì tiè/tiě/tiē1.旧时官府给予纳税人的纳税凭证。
符帖 fú tiè/tiě/tiē1.简帖。
签帖 qiān tiè/tiě/tiē1.犹名帖。标有姓名的帖子。
帖墨 tiè/tiě/tiē mò1.犹帖经。
报帖 bào tiě1.犹通知单。 2.旧时向得官﹑复官﹑升官和考试得中的人家送去的喜报。
抬帖 tái tiè/tiě/tiē1.见"抬贴"。
补帖 bǔ tiē1.见"补贴"。
试帖 shì tiè/tiě/tiē1.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 2.即试帖诗。
部帖 bù tiě1.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又称引票。
鹅帖 é tiè/tiě/tiē1.见"鹅群帖"。
七观帖 qī guān/guàn tiè/tiě/tiē1.法帖名。元翰林学士程巨夫致仕南归,翰林侍讲学士袁桷撰《七观》以送之,书画家赵孟俯为之书写。后世作为学习写字的样本,称为"七观帖"。
二王帖 èr wáng tiè/tiě/tiē1.晋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行草书帖。
习字帖 xí zì tiè1.从前初级小学用的包括书法范例的书写本(如以格言或箴言为形式),供学习者模仿。
利州帖 lì zhōu tiè/tiě/tiē1.法帖名。即《临江帖》。宋元佑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重摹刻于临江戏鱼堂,世称《临江帖》或《戏鱼堂帖》。庆元中,四川总领权安节重勒石于益昌(利州)官舍,故亦称《利州帖》。
升元帖 shēng yuán tiè/tiě/tiē1.法帖名。南唐后主李煜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升元二年三月建业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
试帖诗 shì tiè/tiě/tiē shī1.诗体名。源于唐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亦称"赋得体"。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伏首帖耳 fú shǒu tiē ěr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匿名揭帖 nì míng jiē tiě揭帖:旧指张贴的启事。指不写自己的名字或不写真实姓名的告人启事。
无名揭帖 wú míng jiē/qì tiè/tiě/tiē1.指不具名的揭人隐私的字条。
春端帖子 chūn duān tiè/tiě/tiē zǐ1.见"春端帖"。
金花帖子 jīn huā tiè/tiě/tiē zǐ1.唐宋以来科举考试登第者的榜帖。

帖的解释


tiè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tiě
便条:字帖儿。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tiē
妥适:妥帖。安帖。
顺从,驯服:服帖。俯首帖耳。
姓。

笔画数:8;
部首:巾;
笔顺编号:25221251


帖字开头的组词

帖字在中间的组词

帖字结尾的组词

帖字二字组词

帖字三字组词

帖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