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邪归正》的解释

弃邪归正的解释
拼音: qì xié guī zhèng
qì xié guī zhèng
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解释
  1. 舍弃恶行,回归正道。《水浒传》第一○七回:「卢俊义慰抚劝劳,就令武顺镇守城池,因此贼将皆感泣,倾心露胆,弃邪归正。」也作「弃邪从正」、「去邪归正」、「去邪从正」。
来源:修订版
  1. 义参「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2. 此处所列为「改邪归正」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应劭《汉官》(据《北堂书钞.卷五三.设官部.诸卿揔》引)卿1>,彰2>也,明也。言当背邪向正,彰有道德。 〔注解〕 (1) 卿:古代官员的名称。西周、春秋时,卿分为上、中、下三等。秦汉时期三公以下设有九卿。 (2) 彰:显著。
  3. 此处所列为「改邪归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改邪归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汉时期,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汉代的九卿分别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东汉献帝时迁都于许,典章湮没,应劭于是缀集所闻,著成《汉官》(亦称《汉官仪》)一书,记述汉代典章制度及职官礼仪。应劭在提到「卿」这个官职时,认为它有彰显、光明之意,具有背弃邪道,趋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显国家的道德。后来「改邪归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改正错误的行为,返回正途。出现「改邪归正」的书证如《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望大王改邪归正,就有道而去无道,则邦国之幸。」
来源:成语典

《弃邪归正》包含的汉字

  • 弃qì舍去,扔掉:抛弃。遗弃。弃权。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弃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弃养(父母死亡的婉辞)。弃置不顾。弃瑕录用。取笔画数:7;部首:廾;笔顺编号:4154132
  • 邪xié不正当,不正派:邪恶(e)。邪念。邪说。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ong )邪。妖异怪诞:邪魔。邪术。古同“斜”。正邪yá古同“玡”,琅玡山。正邪yé古同“耶”,疑问词。正邪yú古同“餘”。正邪xú古同“徐”,缓慢。正笔画数:6;部首:阝;笔顺编号:152352
  • 归(歸)guī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媙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还给:归还。物归原主。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结局:归宿(s?)。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自首。笔画数:5;部首:彐;笔顺编号:23511
  • 正zhèng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峮g )。正襟危坐。合于法则的:正当(d刵g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恰好:正好。正中(zh恘g )下怀。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姓。反邪负侧歪倒副偏正zhēng〔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反邪负侧歪倒副偏反邪负侧歪倒副偏笔画数:5;部首:止;笔顺编号:1212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