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的组词

四体 sì tǐ/tī/bèn1.四肢。 2.指整个身体,身躯。 3.比喻君王的辅弼大臣。 4.指晋卫恒所撰《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恒传》。 5.指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 6.今亦通称真﹑草﹑隶﹑篆四种书体。 7.集句诗的别称。
四知 sì zhī/zhì1.《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又《传赞》:"震畏四知。"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
四节 sì jié1.指春﹑夏﹑秋﹑冬四季。 2.指四时的节日。 3.指兽类四肢的关节。
四下 sì xià1.指四蹄。 2.四边低垂;四边低下。 3.四下里,四处。
四卫 sì wèi1.四方卫服之国。古代指王城以外四周拱卫的诸侯国。 2.四方之职。 3.四肢。
四望 sì wàng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 2.指所祭之四方山川及其神灵。 3.眺望四方。 4.山名。在今青海乐都县。 5.山名。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东晋苏峻据石头,温峤筑垒四望矶以逼峻,即此。见《晋书.温峤传》。 6.山名。在今湖北随县。
四注 sì zhù1.四周环绕。 2.指四周环绕的走廊。 3.指屋宇﹑棺椁四边有檐,可使顶上的水从四面流下。
四疆 sì jiāng/qiáng1.四方的疆界。
四致 sì zhì1.遍于四方。
四解 sì jiě/jiè/xiè1.谓四面通达。
四家诗 sì jiā/gū/jie shī1."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的合称。详"四诗"。
四平市 sì píng shì在吉林省南部,邻接辽宁省,京哈、平齐、四梅等铁路交点。1937年设四平街市,1947年改四平市。人口44.3万(1995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吉林省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
四先生 sì xiān shēng1.宋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杨时,均为理学家程颐的弟子,时称"四先生"。见《宋史.道学传二.谢良佐》。 2.宋崔鷃﹑陈恬皆戊戌生,田昼﹑李豸皆己亥生,并居颍昌阳翟,四人均反对熙宁变法,合称"戊己四先生"。见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
四六风 sì liù/lù fēng1.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发病多在出生后四天至六天。
四周遭 sì zhōu zāo1.犹四周围。
四壁空 sì bì kōng/kòng/kǒng1.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四大空 sì dà/dài/tài kōng/kòng/kǒng1.见"四大皆空"。
四威仪 sì wēi yí1.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
四舍五入 sì shè/shě wǔ rù1.数学运算中一种取近似值的计算方法。遇多位小数时,可截取若干位,如被舍部分的头一位数满五,就在所取数的末位加一,不满五的就舍去。例如圆周率 π=3.14159265……若取五位小数,则为3.14159;取四位小数,则为3.1416。
室徒四壁 shì tú sì bì犹言室内空无一物。比喻贫穷。
三檐四马 sān yán sì mǎ1.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为古代贵官之车乘。
三男四女 sān nán sì nǚ泛指子女众多。
云游四海 yún yóu sì hǎi像行云一样在四海漫游,行踪不定。
横三顺四 héng sān shùn sì形容纵横杂乱。
商山四皓 shāng shān sì hào旧时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四脯着地 sì fǔ/pú zhuó/zháo/zhāo/zhe dì/de1.见"四铺子着地"。
四言八句 sì yán bā jù/gōu1.指旧时婚礼,新人交拜后,并坐床沿,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时所讲的吉利套语。四字一句,共八句。
扬名四海 yáng míng sì hǎi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挑三窝四 tiǎo sān wō sì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语惊四座 yǔ jīng sì zuò四座:周围在座的人。所讲的话让周围在座的人都感到震惊。形容说话观点与众不同,有分量。

四的解释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笔画数:5;
部首:囗;
笔顺编号:25351


四字开头的组词

四字在中间的组词

四字结尾的组词

四字二字组词

四字三字组词

四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