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组词

脉理 mài/mò lǐ1.脉搏的状态。 2.医道;医术。 3.至理。 4.泛指条理或纹理。亦指某种脉络。
化理 huà/huā lǐ1.教化治理。 2.佛家指事物变化之理。
区理 qū/ōu lǐ1.分别处理。
曼理 màn lǐ1.细腻的肌肤。
满理 mǎn lǐ1.犹言充足的道理。
漏理 lòu lǐ1.谓分神整治。
理乐 lǐ lè/yuè1.练习奏乐;奏乐。 2.整理古《乐》经。
理发 lǐ fā/fà剪短并修整头发:~员ㄧ我去理个发。
理命 lǐ mìng1.谓敬事天命。 2.即治命。谓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与神智不清时的"乱命"相对。唐时避高宗李治之讳,改作"理命"。
理所 lǐ suǒ1.衙署;办公处所。 2.泛指治事之所。 3.治刑狱之所。 4.犹言理之所在。
理统 lǐ tǒng1.理论体系。
理路 lǐ lù①思想或文章的条理:~不清的文章最难修改。②〈方〉道理:他每句话都在~上,使人听了不能不心服。
绪理 xù lǐ1.犹条理。
综理 zōng/zèng lǐ1.总揽;管理。 2.整理。
完理 wán lǐ1.修整。
心理 xīn lǐ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表象、注意、记忆、想像、思维、情绪、意志等的总称。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两部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在劳动和语言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与动物心理有本质的区别。
掌理 zhǎng lǐ1.主管办理。
葺理 qì lǐ1.修理。 2.整治。
补理 bǔ lǐ1.补治。 2.滋补调理。
讯理 xùn lǐ1.责问处理。
详理 xiáng/yáng lǐ1.审察﹔审理。
理匦使 lǐ guǐ shǐ1.唐代于垂拱二年(一说垂拱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
地理图 dì/de lǐ tú1.指宋黄裳绘制的石刻古地图。据王致远跋,该图约绘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后,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刻石。江河﹑海岸的轮廓比以前地图较为正确。山脉﹑森林系用象形法画成。地名加方框以求醒目。现藏于苏州。亦泛指地图。
心理战 xīn lǐ zhàn运用心理学原理,从精神上瓦解敌方的作战手段。攻心宣传是施加心理影响,动摇敌方军民士气的基本方法。
间接推理 jiàn jiē tuī lǐ“直接推理”的对称。前提有两个或更多判断的推理。主要包括:三段论,纯粹关系推理,混合关系推理,纯粹假言推理,假言直言推理,选言直言推理,假言选言推理,各种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允理惬情 yǔn lǐ qiè qíng允:得当;惬:合适。指合情合理。
理性认识 lǐ xìng rèn shí/zhì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天理人欲 tiān lǐ rén yù简称“理欲”。天理,指纲常伦理;人欲,指人们的生活欲望。宋代程朱理学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要人们放弃生活欲望,绝对遵守封建伦理教条。后来进步的思想家都反对这一禁欲主义的观点。
待答不理 dài dā bù lǐ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
通文知理 tōng wén zhī lǐ通晓文墨,懂得道理。指人有知识,懂道理。

理的解释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古代指狱官、法官。
姓。

笔画数:11;
部首:王;
笔顺编号:11212511211


理字开头的组词

理字在中间的组词

理字结尾的组词

理字二字组词

理字三字组词

理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