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组词

一鼓 yī gǔ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
更鼓 gēng/gèng gǔ1.报更的鼓声。
棡鼓 gāng gǔ1.一种有盖的小鼓,长三尺,奏乐时常先敲击以引大鼓。
漏鼓 lòu gǔ报更的鼓: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和鼓 hé/hè/huó/huò/hú gǔ1.元代一种鼓名。
提鼓 tí/dī/dǐ gǔ1.乐器名。
街鼓 jiē gǔ1.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宵禁开始和终止时击鼓通报。始于唐,宋以后亦泛指"更鼓"。
釂鼓 jiào gǔ1.古时军中会饮结束时的鼓声。
雷鼓 léi gǔ1.亦作"靁鼓"。亦作"雷皷"。 2.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3.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4.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5.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6.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 7.指雷﹐雷声。
鼓帆 gǔ fān1.扬足船帆。
鼓征 gǔ zhēng1.谓击鼓召众。
鼓盖 gǔ gài/gě/hé1.鼓吹和伞盖。旧时高官的仪仗。
鼓筴 gǔ cè1.用簸箕扬谷物。
鼓纛 gǔ dào1.战鼓与大旗。古时皇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信物。
鼓誉 gǔ yù1.吹嘘。 2.称扬。
鼓跃 gǔ yuè1.鼓舞踊跃。
鼓钓 gǔ diào1.鼓枻垂钓。谓划船钓鱼。
鼓子曲 gǔ zǐ qū/qǔ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唱曲牌﹑有大牌子﹑小牌子﹑套曲﹑板头曲等四类。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筝﹑八角鼓等。以前大都是业余爱好者围桌坐唱,后来才上舞台演唱。
鼓点子 gǔ diǎn zǐ1.打鼓时的音响节奏。2.戏曲中鼓板的节奏,用来指挥其他乐器。
三棒鼓 sān bàng gǔ1.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
六街鼓 liù/lù jiē gǔ1.唐京城设置的报时警众的鼓。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街鼓》:"唐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马周请置六街鼓,号之曰'冬冬鼓'。"后历代京城均沿置。
白鼓钉 bái gǔ dīng1.蒲公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蒲公英》。
石鼓文 shí gǔ wén战国秦的刻石文字。因刻在鼓形的碣石上,故称。共十块石,每块刻四言诗一首,体制与《诗经》相近,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形,因也称“猎碣”。所刻字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即“籀文”)。结构严谨,历来受到书法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小军鼓 xiǎo jūn gǔ1.见"小鼓"。
花鼓棒 huā gǔ bàng1.旧时杭州谓僧人为丧事人家作法乐时抛弄鼓棒。
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朝锺暮鼓 zhāo zhōng mù gǔ佛寺晨撞锺,暮击鼓以报时。同“朝钟暮鼓”。
村箫社鼓 cūn xiāo shè gǔ指民间鼓乐。
湘灵鼓瑟 xiāng líng gǔ sè1.谓湘水女神弹奏古瑟。
心里打鼓 xīn lǐ dǎ/dá gǔ1. 比喻心里忐忑不安。

鼓的解释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鼓角(ji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饱瘪泄

笔画数:13;
部首:鼓;
笔顺编号:1212514311254


鼓字开头的组词

鼓字在中间的组词

鼓字结尾的组词

鼓字二字组词

鼓字三字组词

鼓字四字组词